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宁夏“星空旅游”气候资源适宜度评估
马蕾, 赵蔚, 杨柳, 王建英, 雍佳, 韩露露
干旱气象    2023, 41 (2): 309-317.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2-0309
摘要243)   HTML11)    PDF(pc) (33588KB)(651)    收藏

近年来宁夏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星空旅游产业,而星空旅游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本文利用宁夏25个气象站常规气象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卫星辐射亮度资料,从云量、光污染、能见度、视宁度、人体舒适度5个方面,构建宁夏星空旅游气候资源适宜度综合评估模型,对不同季节星空旅游气候适宜度开展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大部地区一年四季都适宜或非常适宜星空旅游,而市(县、区)城区适宜度相对较低;夏季非常适宜星空旅游的区域最大,大部位于川区,秋、冬季次之,春季最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影响因素及其与冬季PM2.5的关系
陈荣, 王建英, 杨文军, 陈敏, 王谦, 李琨
干旱气象    2023, 41 (1): 123-13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1-0123
摘要382)   HTML11)    PDF(pc) (6281KB)(816)    收藏

为了探究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特征和影响因素及其与冬季PM2.5污染的关系,利用2015—2020年银川气象站探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银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在分析银川市大气边界层逆温及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基础上,以冬季为研究时段,探讨逆温与地面气象要素对PM2.5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银川市清晨大气边界层较傍晚更易出现逆温,且逆温多为贴地逆温,贴地逆温较悬浮逆温强度大、厚度小;逆温频率和厚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逆温强度秋季最强、夏季最弱。(2)冬季晴天,地面平均风速1.0~1.5 m·s-1、相对湿度30%~60%的气象条件下易出现逆温。(3)贴地逆温是影响冬季PM2.5污染天气的主要气象因素之一,当逆温厚度超过596 m、强度超过1.4 ℃·(100 m)-1时,易出现PM2.5污染天气,且随着逆温厚度增大、强度增强,污染加重。(4)冬季PM2.5污染天气下,清晨天空状况多为晴天,通常地面平均风速小于1.3 m·s-1、相对湿度大于54%,且随着湿度增大污染加重。(5)边界层高度与PM2.5质量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边界层高度越低,PM2.5污染越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陕西ECMWF、GRAPES_Meso和SCMOC气温预报的对比检验及订正
王丹, 戴昌明, 娄盼星, 王建鹏
干旱气象    2021, 39 (4): 697-708.  
摘要371)      PDF(pc) (4515KB)(1516)    收藏
利用陕西99个国家气象站2017—2019年日最高(低)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递减平均方法,对GRAPES_Meso、ECMWF和SCMOC的日最高(低)气温预报进行订正,并作对比检验。结果表明,SCMOC、GRAPES_Meso和ECMWF的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较日最高气温偏高,其中SCMOC的日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高,ECMWF次之,GRAPES_Meso最低。一元线性回归和递减平均方法对SCMOC的气温预报订正多为负效果,但对GRAPES_Meso和ECMWF的气温预报订正有明显正效果。订正后ECMWF与订正前SCMOC的预报相比,前者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偏高。订正后GRAPES_Meso与订正前SCMOC的预报相比,前者日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偏低、2018年24 h和2019年24、48 h日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偏高。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模式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和稳定性优于递减平均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两个强降水时段差异对比
井宇, 陈闯, 王建鹏, 胡启元
干旱气象    2020, 38 (1): 126-136.  
摘要368)      PDF(pc) (5137KB)(1633)    收藏
基于FY-2G卫星云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小时分辨率降水资料,重点针对2015年6月26—29日川陕交界附近发生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28日03:00—15:00(第1阶段)和28日20:00至29日08:00(第2阶段)\]的云图特征、环流形势、假绝热过程和可逆绝热过程中的不稳定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强辐散的维持,500 hPa切变稳定少动和850 hPa川陕交界气流辐合区维持,为第1阶段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α尺度对流系统(meso-α convective system,简称MαCS)在中高层西南气流引导下北上影响川陕交界区形成强降水。500和700 hPa切变、低层偏南气流维持是导致第2阶段暴雨的重要因素,切变附近对流云团发展合并影响川陕交界形成第2阶段强降水。与第2阶段暴雨中心相比,第1阶段暴雨中心低层水汽含量更高,暴雨区上空上升气流区伸展高度更高、强度更强,影响第1阶段暴雨区的云层更为深厚密实。两个时段强降水中心气块按可逆绝热过程抬升的不稳定度比按假绝热过程抬升更高;两个时段暴雨中心CAPE高值区均分布在低层800~700 hPa附近,表明800~700 hPa抬升的气块在绝热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均较大;低层有利的不稳定条件和水汽条件相配合,更有利于暴雨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福州长乐机场雷暴及风切变天气特征
丁江钰, 陈小婷, 王建鹏, 葛森, 纪晓玲
干旱气象    2019, 37 (2): 270-276.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9)-02-0270
摘要521)      PDF(pc) (1223KB)(2023)    收藏
利用福州长乐机场1998—2015年雷暴观测资料、2010—2015年自动站观测资料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机场雷暴及其伴随的风切变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乐机场雷暴天气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夏季最为频繁,且持续时间较长;雷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持续时间一般在2 h内,l h以内居多;长乐机场偏西方向是雷暴生成最多的方位。54%的雷暴发生前3 h至结束后3 h内伴有风切变,且偏西方向的雷暴伴有风切变的概率较大。长乐机场弱风切变出现的次数远高于中等强度风切变,而强风切变出现次数最少,且出现在偏西方向的概率较高。伴有风切变的雷暴天气主要有4种环流类型:南支槽型、华北槽型、副高控制型及热带气旋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递减平均法对陕西SCMOC精细化温度预报的订正效果
王丹,黄少妮,高红燕,马磊,王建鹏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3-0575
8. 城市化及人为热对西安市气象要素影响差异敏感性分析
王建鹏,薛春芳,黄少妮,王丹,潘留杰,程路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3-0434
9. 西安一次夜间异常增温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
黄少妮1,王建鹏1,王 丹2,程 路3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5)-02-0270
10. 新疆阿勒泰冰雹灾害气候特征
王建刚,何清,徐建春,庄晓翠,梁效忠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4)-01-0114
11. 近40a甘南高原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王建兵,敖泽建,陈洋
干旱气象   
13. 西安不同季节降水过程中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
杨晓春,王建鹏,白庆梅,惠 英,解 斌
干旱气象   
14. 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及主要环流形势
王建兵,安华银,汪治桂,王成福,王亚茜,陈洋
干旱气象    DOI: 10. 11755 /j. issn. 1006 - 7639( 2013) - 01 - 0070
15. GIS 技术在宁夏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陆晓静,郭善云,王建英,张建荣
J4    2012, 30 (2): 283-286.  
摘要1337)      PDF(pc) (671KB)(923)    收藏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 2,以宁夏自动站实时数据和本地历史资料库资料为基础,
建立有经纬度、海拔高度的数据库,按照决策服务需求将数据库实时观测数据和历史库资料进行批处
理并自动转化成Micaps 格式,实现了数据统计、查询、图形显示等功能,用地理信息软件任务工具箱
Toolbox 工具及MSPGS 工具组件,建立宁夏决策服务产品模型,自动实现有地理信息的高温、雨量、大
风等气象决策及公共服务产品,提升决策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新疆阿勒泰地区夏旱风险评估分析
潘冬梅,王建刚
干旱气象    2012, 30 (2): 188-191.  
摘要1259)      PDF(pc) (493KB)(948)    收藏

针对小区域历史干旱灾情资料缺乏,用传统的统计模型进行风险估计精度不高的特点,基于模糊数学和信息扩散理论,对干旱区阿勒泰地区夏旱进行分析,并结合Surfer 软件对夏旱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夏季旱灾年年发生,出现偏旱的风险概率接近80%,发生重旱的概率约30%,农牧业严重受损程度较大; 轻旱风险概率分布上东、西部大于北部和中部,重旱分布正好相反,干旱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北部,这一地区应该成为阿勒泰防御农业干旱的重点区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甘肃玛曲县近40 a 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趋势
汪治桂 ,王建兵 ,冯景昌 ,王素萍
J4    2011, 29 (4): 488-491.  
摘要1319)      PDF(pc) (685KB)(1285)    收藏

利用玛曲县气象观测站1971 ~ 2010 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运用Penman - Monteith 公式计算得出玛曲县逐月潜在蒸散量值。通过Mann - Kendall 法、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玛曲县潜在蒸散量年际变化呈逐年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为12. 0 mm/10 a; 并且存在准10 a 和准5 a 周期。潜在蒸散量与小型蒸发皿蒸发量的逐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月平均潜在蒸散量呈单峰型,从1月到7 月呈上升趋势,7月是蒸散量最大月,从8 月又开始下降。并且月平均潜在蒸散量最大值出现在年平均气温最高和降水量最多的7 月。玛曲县潜在蒸散量的季节分布与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和气温的高低季节变化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舟曲“8. 8”暴雨云团的中尺度特征
王建兵 ,杨建才 ,汪治桂
J4    2011, 29 (4): 466-471.  
摘要1160)      PDF(pc) (1667KB)(1355)    收藏

通过对造成舟曲“8. 8”暴雨的对流云团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10 年8 月7 日20 时700 hPa上位于平凉—定西—甘南中部一线的切变线对造成这次暴雨过程的对流云团的形成、发展和维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流云系的发展、加强与2 次对流云团的合并有密切关系; 舟曲“8. 8”暴雨是在对流云团减弱南移的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突发性特点; 对流云团的移动除受高空引导气流的影响外,地形及由于地形原因形成的山谷风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山谷风形成的辐合为对流云团的维持提供了水汽和能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盆地地形下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对周边降水的影响
王建鹏 ,孙继松 ,王式功 ,张弘,薛荣 ,惠英
J4    2011, 29 (2): 168-173.  
摘要1135)      PDF(pc) (1383KB)(1586)    收藏

利用陕西省西安市及周边14 个气象观测站最近40 a( 1966 ~ 2005 年) 冬季( 12 ~ 2 月) 、夏季( 6 ~ 8 月) 平均气温、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各站风向资料及西安站逐时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城市热岛效应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对区域降水的影响,并尝试给予简要的原因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 ( 1) 由于城市规模的发展,冬夏季均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明显“热岛”,西安城区与临近区域的温度梯度在加大。热岛强度、影响范围冬季强于夏季; ( 2) 无论冬夏季,温度空间距平差0 ℃线都呈Ω 形,在其东西2 侧分别有冷中心或冷区,暖区( 暖中心) 冬季强于夏季,西侧冷区( 冷中心) 夏季强于冬季,东侧冷区( 冷中心) 冬季强于夏季。冬夏季,降水总体分布的第1 特征是: 在Ω 形东、西、南侧冷中心( 冷区) 降水量均增加,在暖舌北侧均减少; 总体分布第2 特征为: 夏季东北少、西南多,冬季西少东多。2 季节都存在个别站点的局地性差异; ( 3) 第1 特征的形成机制是明显的“温度锋区”;第2 特征形成机制是由热岛效应和季节性变化的环境风场间相互作用,降水的季节空间分布差异是由冬夏盛行风变化引起的; 因地形造成盛行风方向的不同是导致降水空间分布复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甘肃庆阳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及预报
吴爱敏,王建
J4    2011, 29 (1): 116-120.  
摘要2242)      PDF(pc) (127KB)(2499)    收藏

通过分析庆阳极端气温气候特征,选出了代表站,统计分析了代表站和其他站点的相关性。首先根据ECMWF数值预报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CMSVM)制作了代表站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代表站和其他站点之间的一元回归线性统计关系。2009年预报检
验评估表明: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准确率,比单纯的逐站点数值预报释用准确率均有所提高,其中最高气温效果好,准确率平均提高了5%,达到了较好效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日常业务,使预报员对极端气温的预报经验实现了客观定量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甘南高原冰雹短时预报的客观相似预报方法
王建兵, 汪治桂, 张胜智, 杨文杰
J4    2010, 28 (1): 87-90.  
摘要1610)      PDF(pc) (523KB)(2306)    收藏

 利用相似预报的原理制作了甘南高原冰雹短时预报工具,该方法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历史个例资料库,寻找相似个例并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有冰雹,查看历史天气图并与当天实况进行对比,进行人工判断,增加新的冰雹个例4部分完成的。经检验,该方法在甘南州冰雹短时预报中使用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短时预报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甘南高原雷暴的气候特征
王建兵
J4    2007, 25 (4): 51-55.  
摘要2035)      PDF(pc) (429KB)(2720)    收藏

利用甘南州8个气象站自建站到2005年的雷暴资料,对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甘南州雷暴多发区位于西南部的玛曲、碌曲到东北部的合作之间;从年际变化看,大部分地方的年雷暴天数呈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后,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但各地雷暴初终间日数的变化并不明显;夏季雷暴天气出现最多,出现最多的月份是7月,雷暴次数约占全年雷暴次数的20.2%。春末夏初5月下旬到6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8月下旬是各月的雷暴高发时段;甘南雷暴1天中的盛发期在12~20时, 14~15时是雷暴出现的峰值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甘南高原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
王建兵, 王振国, 李晓媛, 汪治桂, 张胜智
J4    2007, 25 (3): 54-60.  
摘要1520)      PDF(pc) (1585KB)(2370)    收藏

对发生在甘南高原的一次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高原上对流云团发展东移与本地发展的对流云团合并加强是造成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强雷雨和冰雹出现的位置在对流云团的右前侧; 600~700 hPa上高原东部偏东气流的发展对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700 hPaθse高能中心、Δθse (500 - 700)不稳定区分布、700 hPa螺旋度及70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分布对这次强对流天气的落区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宁夏近44 a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唐 晶, 张文煜, 赵光平, 白庆梅, 王建英, 张 智
J4    2007, 25 (3): 39-43.  
摘要1345)      PDF(pc) (419KB)(2467)    收藏

对宁夏1961~2004年间霜冻发生次数、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霜冻发生主要集中在4月和10月,出现次数4月中旬最多,春季霜冻明显多于秋季;发生次数南北差异较大,宁南山区发生频率较高,年平均发生次数达8. 7~10. 8次。同心出现次数最少,年平均只有2. 1次;霜冻发生次数阶段性变化呈“1升1降”和“1升2降”分布,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6月、秋季下降趋势明显。霜冻年发生次数的跃变点是1984年,跃变年以后霜冻发生次数明显减少; 3个区域的气候变化趋势均为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逐渐提前,无霜期逐渐延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土壤一植被一大气系统水分散失机理的数值模拟
刘树华, 蔺洪涛, 胡非, 梁福明, 王建华, 刘和平
J4    2004, 22 (3): 1-10.  
摘要1163)      PDF(pc) (468KB)(2066)    收藏

以Deardorff (1978)提出的陆面参数化方案和Noilhan等人(1989)土壤水分参数化方案为基础,对陆面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在模式中较详细地考虑了植被和地面的各种物理参量如地面和叶面的反射率和发射率,净叶面面积指数,植被的物理阻抗等,并与大气边界层模式藕合。应用该模式模拟了沙漠及绿洲地区不同植被覆盖率情况下的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连续变化特征;对不同植被覆盖率的热量平衡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式较好地反映了地表蒸散3阶段的变化趋势特征,揭示出下垫面热量平衡分间的相互转换过程。该模式可以用于中尺度的气象和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近地层的热量输送和水分散失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